本文转自:人民网-重庆频道
人民网重庆7月6日 电 从2015年重庆市第一批“组团式”医疗援藏队抵达昌都市人民医院,至今,这条医疗援藏路重庆已走过10年。10年来,重庆11家医院“以院包科”精准帮扶,500余名专家接力奔赴雪域高原,为高原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了“巴渝”力量。
84岁的藏族患者拉姆常年来被严重的白内障困扰,今年6月10日,重医附二院援藏专家来到昌都市卡若区人民医院,为拉姆实施了视力手术。术后,当拉姆又一次清晰看到女儿的面容时,两人的泪水夺眶而出。在卡若区人民医院以北约4公里的昌都市人民医院,重庆援藏专家开展的西藏首例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,终结了困扰患者20年的顽固高血压。
10年来,援藏队员们实现了诸多技术突破——西藏首例机器人辅助下关节置换手术、首例可回收无导线永久起搏器植入术,藏东地区首例复杂骨盆骨折内固定术、首例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……
援藏队员开展手术。重庆市卫健委供图
据了解,重庆在医疗援藏之初便不断强化顶层设计。2017年,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探索实施“以院包科”援助模式,推动重医附一院、附二院、附属儿童医院、附属永川医院等11家医院与昌都市人民医院签署协议,一对一指导其科室建设。
这一模式大幅提高了昌都市人民医院各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。医院卒中、创伤、危重儿童和新生儿、危重孕产妇、胸痛等急诊急救“五大中心”基本建成,使得“大病不出藏”和“两降一升三不出”的目标得以实现。
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,是昌都人民和重庆援藏医疗队的共同希望。10年来,重庆探索建立团队带团队、专家带骨干、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机制,通过教学查房、手术示教、病例讨论,累计开展超5万个课时的实践教学。此外,重庆还援建了藏东地区唯一的现代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,已培训1000余人次。专家“进藏教”的同时,“出来学”也同步进行,近年来,昌都市累计组织405名医务骨干,分批赴重庆多家三甲医院参加免费培训。
广泛开展培训的同时,重庆援藏队也发挥信息优势,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,打通了昌都群众的外出就诊渠道。
2024年,一名患者在昌都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肠梗阻,经医生会诊决定,将其转诊至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。得益于重庆与昌都实现了跨省域数字化医检互认,重庆医生可在线调阅旺堆在昌都的检查结果,不用再重复检查,由此为患儿手术节约了时间。
10年来,重庆在医疗援藏中始终重视信息化建设,大力提升昌都市人民医院在病案管理、消毒供应、远程会诊等9个方面的信息化水平。据悉,远程会诊医学中心运行以来,目前病例已达7万多例,包括远程心电69961例,远程病理3739例,影像远程诊断445例,远程会诊24例,成功为昌都地区数以万计的病人带来了健康和希望。
随着医院管理、医护质量、感染控制等制度流程的修改完善,2018年7月,昌都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“三甲”医院。
重庆市第十批“组团式”援藏医疗队队长,昌都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朱宇熹介绍,2014年至2024年,昌都市人民医院门诊量从8.8万人次提升到20万人次,住院人次从0.85万人次提升到1.48万人次,总手术台次从4千台提升到1万1千台,为藏区群众健康提供了更有力的医疗保障。(陈琦、蒋莹)
办理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